一面锦旗,承载着群众的认可;
一次调解,促成双方达成共识;
一场咨询,解开了村民的心结;
一份合同审查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。
从“坐堂问诊”到“下沉服务”,律师们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、百姓家门口。
调解+履行,按下纠纷化解“快进键”
在高效化解个体纠纷、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,阜阳律师展现出专业与温度。
“维护人民利益,彰显法律公正”——这面鲜红的锦旗,是受援人谷某对安徽阜弘律师事务所承办律师最真挚的感谢。
谷某在张某、付某公司的工地作业时,不幸因泵车作业臂突然断裂身受重伤,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。面对张某、付某不履行赔偿义务的情况,谷某无奈诉至法院。因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,阜南县法律援助中心将此案指派给阜弘所。
律师苗红艳接手后,并未简单走诉讼程序,而是深入梳理案情,秉承“高效解纷、化解矛盾”的理念,苗红艳化身调解员,耐心向双方释法明理。经过不懈努力,成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共识,并当场履行完毕。
通过这一模式,律师快速化解纠纷,不仅维护了受援人谷某的合法权益,更降低了诉讼成本,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,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
法治护航,为村集体经济“把脉开方”
如果说,解决个案纠纷是“治已病”,那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前置法治保障,则是“防未病”的关键一步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需先行,法治来护航。阜南县王店孜乡高庄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——某服装公司经考察后,计划在该村投资建设服装加工厂房。这对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带动村民增收无疑是重大利好。然而,如何签订一份既能保障村集体长远利益、又能规避法律风险的合法合规协议,却让村委会和村民们犯了难。
关键时刻,王店孜司法所迅速行动,安排辖区村(居)法律顾问、安徽谈锋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忠雷深入高庄村。杨忠雷认真听取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与困惑,针对性地审查合同草案,对大家的提问进行详尽解答。他特别强调了签订程序合法有效的重要性,并提出中肯修改意见。
田间地头,“定制普法”解忧暖心
法治的根基在于人心,而普法正是解开群众法律困惑的钥匙。
法律服务不仅要“送上门”,更要“送到心坎上”。在临泉县,安徽弘大(临泉)律师事务所的党员律师宋庚春,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律师彭俊杰、李曼曼组成服务小队,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了滑集镇南杨小庄村、史庄村的田间地头。
“老宅翻建要办哪些手续?”“邻居占了我家宅基地该咋办?”……面对村支部书记和村民们抛出的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,宋庚春结合《民法典》《土地管理法》等法律法规,用村民听得懂的方言,辅以生动鲜活的案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政策依据和解决路径。律师们还与村干部、村民代表围坐一堂,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村里开展法律咨询工作,让法律服务更贴心、更实用。
“希望律师们下次再来,能给大伙讲讲反诈骗知识和新出的农村宅基地政策,帮咱老百姓守好‘钱袋子’,护好‘安居梦’!”村支部书记满怀期待地发出了下一次的“邀约”。这种“量身定制”的普法方式,按需供给,精准滴灌,让法治观念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。
从“群众上门找法”到“律师下沉送法”,阜阳律师队伍正以专业和担当,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。他们深入一线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,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,在乡村播撒法治的种子,激活乡村法治建设的“神经末梢”,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绘就法治乡村、和谐乡村的生动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