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希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,让有困难的人因我的帮助而有所收获。”眼前的苏红娟干净利落,嘴角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。苏红娟是个80后,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。而立之年,她向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成为一名法援志愿律师,积极为遭遇困境的弱势群体奔走,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。一年多来,她已先后办理过70多个法律援助案件。
志愿加入法律援助队伍
在律师事务所,苏红娟主要负责劳动争议案件。
“工作中,有时会遇到经济困难的人遭遇不公平的待遇,比如被恶意拖欠工资,想诉诸法律却无力支付相关费用,因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这让我感到难过,我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。”苏红娟说。
当年,恰逢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市事务所招募志愿律师,苏红娟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。
虽然事务所的工作已经忙到让她很难享受一个完整的周末,但成为志愿律师以来,苏红娟仍然一直坚持每周一到市法援中心“上班”,接待来访咨询、代写诉讼文书、承办法律援助案件……有时临近下班时,有人来咨询或申请法援,她也从未推脱过。
让无力者有力我感到温暖
“别看每周只来‘上班’一天,其实背后有很多案件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。”市法援中心负责人陈洋告诉记者。
2013年初,临近春节。一个抱着婴儿的女人走进市法律援助中心。苏红娟接待后了解到,她的丈夫刘某是四川人,通过遂宁市的一家建筑劳务公司来到合肥一个工地打工。2012年2月,刘某因工受伤,导致瘫痪,用工单位一直未支付其停工留薪期间工资、护理费、住宿费等。刘某有三个孩子,瘫痪后,妻子既要照顾他,又要照顾孩子,根本没有办法外出打工,因此一家人几乎陷入绝境。
由于工地远在长丰县,每次见刘某,苏红娟都要开一个小时的车。和劳务公司、开发商协商的过程很艰难,好几次,刘某的妻子夜里打电话给苏红娟,说丈夫又想不开了。苏红娟立马开着车过去。
这个案件办理过程之艰难让她至今难忘。在苏红娟帮助下,刘某最终顺利获得赔偿金1450000元。“当我得知当事人已经足额拿到赔偿金时,觉得一切都值得。”
像这样的案子还有很多,很多当事人,包括刘某的妻子至今与苏红娟保持着联系。苏红娟说,中心的其他法援律师和她一样,都在积极地用法律手段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,让他们能够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。“每当得知哪位法援律师又帮谁赢得合法权益时,我的心中就充满温暖和力量。”
据悉,市法援中心目前有近200名援助律师。(记者方偲)
稿件来源:2014年5月26日合肥日报